《庆余年》《琅琊榜》《鬼吹灯》《盗墓笔记》……这些热门小说版权本归属于阅文集团,却在近20个盗版小说APP上 现身 。 11月9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 闵行区检察院 )获悉,一犯罪团伙经营盗版小说APP,涉及侵权盗版小说3000余部,涉案金额超亿元。近日,该院对该案犯罪嫌疑人杜某、徐某、田某以涉嫌侵犯著作权罪提起公诉。 闵行区检察院介绍,杜某2013年大专毕业后,辗转做过几份工作,2016年后就一直在老家待业。2020年底,杜某在炒股群中结识了刘某(另案处理),两人聊了一段时间后,刘某表示自己手上有一些漫画、小说网站、APP资源, 这些网站或者APP本身带有不少流量,如果能变现肯定能赚不少钱。 在杜某看来,刘某是名成功人士,平时经常做些投资生意。眼下这桩生意能赚钱、又有大人物引路,杜某很快就答应协助其运营近20个市面上热门的盗版小说APP。在刘某的指示下,杜某先伙同自己的同学徐某,利用从刘某处接收到的文件,给小说、漫画阅读APP注册软件著作权,并指示徐某代为注册100余家公司为上述APP进行域名备案登记、开设充值百度云子账号推广引流。 为了能让APP流量最大程度变现,杜某、徐某使用这些注册的公司与多个APP广告营销、变现平台签订协议接广告,并将广告植入进这些阅读类APP中。当有人使用这些APP观看小说和漫画时,就会看到植入的广告,届时获取流量收益。 有钱进账,还需有人管账。刘某又找到自己在银行系统内就职的朋友田某,让其发挥自己的财经特长,代为每月记账、核对广告盈利账单。每月的收益到账后,田某把名下不同公司的广告收入做成表格,设置好 阅后即焚 的功能后,将其发送到特定软件的聊天群内。将这些收益的表格汇总整理后,杜某会将文件发给刘某,再根据刘某的指示把一部分的钱打到不同的账户。剩余的钱则由三人按比例进行分成。 2022年初,一份来自法院的民事诉讼材料为三人的赚钱之路敲响了警钟。根据这份诉讼材料,这些APP上的小说为盗版,侵犯了他人著作权,需要进行民事赔偿。三人曾就此事进行过讨论,但没有放在心上。此后,杜某等三人在明知上述APP上传播的作品多次涉嫌侵犯他人著作权的情况下,仍继续参与运营,其间未经著作权人许可,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小说作品3000余件。 2022年底,警方接到一条举报线索:版权归属于阅文集团的《庆余年》《琅琊榜》《鬼吹灯》等书籍出现在了某小说阅读APP上。一个专门运营多个盗版小说阅读类APP的犯罪团伙随即浮出水面。 经查,2020年起,被告人杜某先后伙同徐某、田某,在他人指使下参与注册管理及实际控制多家公司,用于申请绑定 多看阅读 等移动端小说APP软件及网络域名备案登记,并与第三方网络推广平台签订合作协议,为上述APP承接流量广告营利。三名被告人参与运营的多个APP,平均每月广告流量收益在300万元以上,侵犯多部热门书籍和小说作品字节数超过30亿字,运营金额达上亿元。 涉案环节多、资金流向大、作品鉴定难……面对这些困难,闵行区检察院第一时间提前介入并现场引导取证,及时冻结相关账号资金300余万元,查获非法运营APP公司120余家,对公司注册、运营推广等多个环节的侵犯著作权犯罪产业链予以有力打击,并通过两次同一性鉴定及司法审计查明涉案侵权作品数量,夯实案件相关证据。 闵行区检察院认为,被告人杜某伙同徐某、田某,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文字作品,属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其行为均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涉嫌侵犯著作权罪。近日,闵行区检察院已对被告人杜某、徐某、田某提起公诉。
近日,一起涉及盗版小说 APP 的侵权案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检察机关指控,该 APP 侵犯了三千余部小说的著作权,涉案金额超过亿元。
据悉,该盗版小说 APP 通过技术手段绕过正版授权,非法获取了大量小说资源,并在其平台上供用户免费阅读。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在数字化时代,知识产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产品,其著作权应当得到尊重和保护。盗版行为不仅损害了作者的利益,也影响了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
此次公诉表明了司法机关对盗版行为的零容忍态度,也提醒了广大互联网企业和用户要增强法律意识,尊重知识产权。只有通过合法途径获取和使用作品,才能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为读者提供更多优质的作品。
同时,这起案件也给其他 APP 开发者敲响了警钟,要加强对自身平台的管理和监督,避免出现侵权行为。只有营造一个良好的版权保护环境,才能激发创作者的积极性,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ip形象版权登记上海图案版权申请版权申请办理代办工艺品版权申请上海商标版权申请